一个客观的事实是,石油资源正在逐年减少,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乐观的推测它还能给人类使用百年时间左右。但依靠石油发迹的国家,也不得不提前布局进行产业化升级,比较成功的就有阿联酋打造了迪拜,卡塔尔打造了多哈,但并不是所有石油国家就能够轻易转型,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阿塞拜疆。
地处在亚欧交界的阿塞拜疆,是世界上最早开发石油的国家,在这个不到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储存着已知探明的石油60亿吨。在上个世纪年代初,特别是在一战二战期间,世界上的石油来源有一半是来自阿塞拜疆。
正所谓怀璧其罪,在20世纪初拥有大量石油储备并且容易开发的阿塞拜疆被苏联盯上。这个被苏联当成油库的小国,在近代独立过程中,也饱经了多次的波折。直至20世纪年代,当全球各国拼尽全力发展经济时,阿塞拜疆后院的火还未熄灭,内乱不停。
进入21世纪后,国内略稳定的阿塞拜疆才正式开始全力发展经济。就好像是富豪家中的浪子一样,无论怎么疯玩,只要开始做正经事家中有矿就能够让其平步青云。依靠成熟的石油工业,在短短十年间阿塞拜疆就成为了全球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
石油带来的GDP,让以首都巴库为首的城市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今天的巴库已是外加高索城市圈里最现代迷人的城市,里海岸边的现代化大楼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夜灯下的城市群,流露着欣欣向荣的景色。
在现代化思想的冲击下,传统的阿塞拜疆人也开始追崇个性,独特的现代化建筑设计。最著名的便有其国家标志性建筑火焰塔,以及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尽管靠卖石油成为了亚洲的“小富婆”,但单一的产业却使得阿塞拜疆经济处于低迷状态。与许多石油生产国一样,受越来越不稳定的国际油价以及能源枯竭影响,阿塞拜疆不得不在石油耗尽之前,为自己的国家未来找到一个新的出路。
旅游业成为了阿塞拜疆给予厚望的产业,特别是当阿拉伯人在不毛之地的荒漠中,成功地打造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迪拜、多哈。拥有古老文化底蕴的阿塞拜疆,对文旅产业更为自信。
身处在亚欧交界的阿塞拜疆,自古以来就是欧亚的“十字路口”。多民族的交融碰撞,诞生出精彩纷呈的文化历史,在数千年的文化积累下,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地。
特别是以巴库为首的古城,既有浓郁的中亚文化色彩,又有欧洲古老的影子。如此坐拥两个大陆文化精髓的古城,那都是世界少有,而这也就是底蕴,有别于其它暴发户的阿拉伯国家。
虽是一个内陆国家,但里海的自然生态风光,也让阿塞拜疆拥有不亚于欧洲海域风情的浪漫。近几年阿塞拜疆把出口石油所得的收入,重点用以开发建设里海沿海一带风光,使巴库成为一座魅力的“滨海”城市。
而比旅游业更有优势的则是阿塞拜疆的国际地理位置,自古以来身处在欧亚十字路口上的阿塞拜疆,便是连接两座大陆的重要通道。作为丝绸之路上的终点,阿塞拜疆未来更是中国连接欧洲重要的“中转站。”
深知这一时代机遇的阿塞拜疆,近几年是大力发展铁路、港口贸易,国家基础设施发展十分迅速。而让其把石油换来的财富,押注在建造丝绸之路的枢纽,便是看重中国庞大的市场和活跃的经济。
现有的石油储存量已不够阿塞拜疆开采30年时间,但拥有丰富资源的旅游业、国际交通的潜力和实力,阿塞拜疆最有机会从发展中国家跃进成发达国家。但前提是稳定的国内外关系,至少一旦稳定下来,以中国游客的数量,就能够让阿塞拜疆GDP上升十几个百分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aibaijianga.com/ajdc/11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