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

张宁纳卡争端缘由影响及前景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1201/4300466.html

内容提要

纳卡问题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因素,一直是影响高加索地区稳定和发展的核心问题。年受疫情和国际环境影响,纳卡问题再次升温,并引发新一轮战争,阿塞拜疆趁机收复纳卡周边失地,亚美尼亚则因战败而面临更激烈的国内政治斗争。同时,此次战争使得高加索地区的大国力量格局出现新变化,俄罗斯和土耳其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伊朗的影响力得以巩固,欧美的影响力则有所下降。纳卡地区在停战后由俄罗斯维和部队管控,其最终地位悬而未决,该地区的和平与重建仍任重道远。

关键词

纳卡;亚美尼亚;阿塞拜疆;高加索;领土争端

作者系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

文章原载于《当代世界》年第1期,注释略

DOI:10./j.cnki.ddsj..01.

纳卡是“纳戈尔诺-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的简称,意为卡拉巴赫地区的山地,与卡拉巴赫地区的平原低地相对应。纳卡问题是历史叙事、大国博弈和民族矛盾等多种因素相互激荡的结果,既有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双方的利益冲突,也有域外大国的地缘竞争,还有历史对现实的困扰。在年纳卡战争中,尽管最后阿塞拜疆取得优势,但该地区的和平与重建仍然任重道远。鉴于俄罗斯与亚美尼亚同是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是维护亚美尼亚安全稳定的最主要力量,而土耳其与阿塞拜疆同根同源,始终支持阿塞拜疆,因此战后俄土两国介入纳卡地区事务的意愿都有所增强。域外力量的介入成为影响纳卡地区局势走向的重要因素。

纳卡问题的由来与演变

历史上,纳卡地区被亚美尼亚称为“阿尔察赫”(Artsakh),是亚美尼亚王国(公元前年至公元年)的一个行省。公元年,亚美尼亚王国被拜占庭帝国和波斯萨珊帝国分割,包括阿尔察赫在内的东部划归波斯萨珊帝国。7—10世纪,阿拉伯帝国入侵该地区,带来了伊斯兰教。11—12世纪,突厥塞尔柱帝国入侵该地区,带来大量突厥移民,成为阿塞拜疆人的雏形。此后,在13—15世纪蒙古人入侵和16—18世纪波斯萨法维王朝统治期间,该地区的突厥化和伊斯兰化不断加强,其结果是阿塞拜疆人越来越多,逐渐成为该地区的主体民族,而亚美尼亚人则越来越少,该地区的名字也由亚美尼亚语的“阿尔察赫”改为普遍使用突厥语的“卡拉巴赫”。19—20世纪,沙皇俄国打败波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后,获得了卡拉巴赫地区的统治权。为了平衡伊斯兰教影响,沙俄鼓励同属基督教体系的亚美尼亚人移民至卡拉巴赫地区,使该地区又逐渐回到亚美尼亚人占多数的状态,但该地区行政区划上仍属于阿塞拜疆。苏联成立后,考虑到高加索地区的民族分布情况以及为了安抚土耳其,于年7月7日成立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隶属于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苏联后期,随着民族主义情绪的不断高涨,占纳卡地区人口绝大多数的亚美尼亚人从年开始主张将纳卡地区并入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但遭到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拒绝。由此,阿亚两个共和国境内均开始出现针对对方民族的暴力行为,迫使大量人口离开住地迁往母国。年2月,纳卡自治州苏维埃决定并入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议会也表决同意接纳。但苏联中央政府对此明确表示拒绝,并宣布在纳卡及其周边地区实行紧急状态。同年7月,纳卡自治州苏维埃再次作出归并决定,并在此后切断了与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切政治经济联系。年11月26日,阿塞拜疆最高苏维埃决定取消纳卡自治州的自治地位。12月10日,纳卡州宣布脱离阿塞拜疆,独立为“阿尔察赫共和国”,由此引发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的纳卡战争。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在俄罗斯斡旋下签署停战协议。由亚美尼亚实际控制的“阿尔察赫共和国”占领了纳卡及其周围原属于阿塞拜疆的部分领土,双方的实控线成为国界。

在纳卡问题解决机制中,“阿尔察赫共和国”在名义上是独立的政治实体,是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并列的第三方,但阿塞拜疆对此坚决反对,要求只与亚美尼亚当局直接谈判。“阿尔察赫共和国”总面积1.万平方公里,其中纳卡地区平方公里,纳卡周边地区约平方公里,首府是斯捷潘纳克特,下辖8个行政区(7个区和1个直辖市)。“阿尔察赫共和国”实行总统制,由议会掌握立法权,以采矿业(铜矿)、葡萄酒业和旅游业为支柱产业,在亚美尼亚、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美国、法国、黎巴嫩设有代表处。世界上只有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德涅斯特河左岸三个未受普遍承认的、“同样是分裂势力”的政治实体于年承认“阿尔察赫共和国”的主权地位,并于年与之建交。

纵观历史发展进程,亚美尼亚人和阿塞拜疆人均在纳卡地区长期生活过,该地区在这两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记忆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亚美尼亚因其历史上长期遭穆斯林统治,甚至将纳卡地区与当年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的种族大屠杀联系起来,将保护纳卡地区视作反抗屈辱和压迫的象征。阿塞拜疆则更多从现实角度出发,认为纳卡地区至关重要:纳卡及其周边地区约占阿塞拜疆1/5的国土,失去该地区至少会使万人成为难民,这不仅让阿塞拜疆背负沉重负担,还迫使其加强军事和国防,不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社会。在面临丧权辱国和难民问题的前提下,任何阿塞拜疆领导人都不敢违背民意,搁置纳卡问题。

国际社会一直努力调解纳卡问题。年4月30日、7月29日、10月14日和11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四项有关纳卡问题的决议,表示对纳卡局势及其人道主义后果的关切,支持欧安组织和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为解决纳卡问题所作的努力,支持阿塞拜疆和该区域所有其他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际疆界的不容侵犯以及不容许使用武力夺取领土。年12月,欧安组织里斯本会议明确“纳卡和平三原则”:一是必须尊重阿塞拜疆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二是给予纳卡地区高度自治权;三是切实保障纳卡地区及该地区居民的安全。该原则成为俄、美、法三个明斯克小组主席国调停活动的政治基础。2年12月,欧安组织56个成员国外长在赫尔辛基通过解决纳卡问题的“赫尔辛基原则”,即不使用或不威胁使用武力、维护领土完整、保障地区人民自决权。

对纳卡问题的两个当事方来说,阿塞拜疆的主要诉求是以联合国安理会4项决议和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的决议为基础,归还被占领土(甚至一度接受只要将纳卡地区周边的被占领土归还即可),让难民得以返乡。亚美尼亚对纳卡问题的基本立场是:解决纳卡问题须有纳卡地区代表参与;必须承认纳卡地区人民享有民族自决权;纳卡地区和亚美尼亚之间必须有亚美尼亚能够掌控的陆路通道联系;纳卡地区的安全须有国际保障;亚美尼亚尊重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俄、美、法三国担任联合主席国)在解决纳卡问题上的重要作用,相信其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纳卡问题需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不承认纳卡地区是阿塞拜疆领土的一部分;纳卡地区的前途需由纳卡人民自主决定。

从联合国和欧安组织决议来看,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纳卡及其周边地区属于阿塞拜疆领土,只是顾忌人道主义灾难而希望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和平协商解决。从阿亚两国的主张来看,双方分歧严重,和平方式始终谈不拢,最后只能依靠武力解决。年纳卡战争期间,欧安组织明斯克小组多次组织协调,但阿亚双方均不肯妥协,阿塞拜疆誓言不收复国土不罢休,亚美尼亚也坚称决不放弃。连斡旋调停的俄罗斯总统普京都感慨,两国在10月初若能达成协议,本可以避免战争。

年纳卡战争的缘由与特点

年停战协议签署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在纳卡及其周边地区仍时有冲突,但在俄罗斯干预下基本上都能很快恢复和平。从规模和后果看,阿亚间的争端大部分属于边境摩擦,少部分算是冲突,年的冲突较为严重(双方各死伤30多人),年这次则是战争规模。

年纳卡战争早有端倪,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似乎也早有准备。年5月下旬,阿亚两国各自举行了为期四天左右的军事演习,检查动员和应敌能力。7月12—16日,阿亚两国在北部边界地区(不是纳卡接触线地区,距离阿塞拜疆向欧洲出口油气的巴杰管道较近)交火,亚美尼亚称起因是阿塞拜疆边防军的一辆越野车驶入亚军控制区,阿塞拜疆则认为该地区的阿亚两国边界未完全划定,不属于入侵。冲突在俄罗斯干预下很快停止。7月和9月,亚美尼亚与俄罗斯等国、阿塞拜疆与土耳其分别举行了两次联合军事演习。9月27日,阿亚两国军队沿着纳卡接触线展开激烈攻防,双方均指责对方首先挑事。次日,两国均宣布戒严并进行全国总动员。

交战期间,阿亚双方分别于10月10日和17日在俄罗斯斡旋下、10月26日在美国斡旋下签署停火协议,但三个停火协议均在生效后不久被撕毁,双方相互指责对方违反协议而继续发动攻击。由于阿塞拜疆军事实力远强于亚美尼亚,在战场上节节胜利,亚美尼亚渐渐不支。11月9日,阿亚双方在俄罗斯斡旋下第四次签署停火协议,约定从莫斯科时间年11月10日零点起实现全面停火,亚美尼亚归还克尔巴贾尔、阿格达姆、拉钦三个地区领土,两国交换战俘和遗体,组织难民返乡安置,俄罗斯向纳卡地区派驻维和部队,阿亚两国分别建立飞地与本土的连接走廊等。

年纳卡战争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及其带来的大国格局和高加索周边地区形势变化影响。新冠肺炎疫情使得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加剧,民众收入下滑,失业率高企,部分地区出现民众违反封闭措施禁令,甚至游行示威。阿亚两国政府均承受了巨大压力,迫切需要将民众的注意力从内部转移到外部,都有借助纳卡争端为执政当局增加合法性的需求。阿塞拜疆的人口规模、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均远超亚美尼亚,但其以往对纳卡地区的主张都由于俄罗斯和西方支持亚美尼亚而不能如愿。在此次战争中,对高加索地区影响巨大的俄罗斯、美国、欧盟、土耳其、伊朗等均受疫情困扰而无力过多干预地区事务。同时,美国因总统选举而无暇顾及非利益攸关地区;俄罗斯则因陷入乌克兰东部战争、叙利亚内战、白俄罗斯选举争端而总体采取收缩态势,不想陷入新的战争陷阱而刻意旁观;而土耳其则为扩大地区影响大力支持阿塞拜疆。

战争共造成阿亚双方包括平民在内的余人死亡、余人受伤,另有数万人沦为难民。从军事角度看,年纳卡战争有三个特点特别引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aibaijianga.com/ajjt/843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