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从来就没有平静过。”很多战略分析家都会这样感慨。在战略家的眼里,高加索历来是“各种力量云集,各种利益交错,各种冲突交织”的“碰撞之地”。这不,外高加索国家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近日就发生了年以来最惨烈的一次武装冲突,坦克、大炮及直升机等重型武器都用上了,造成双方至少30名士兵死亡,另有3名平民丧生。俄美欧强烈要求亚阿两国停火,担心火星点燃高加索这个“火药桶”。更令人担心的是,由于大国的角力,“高加索火药桶”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从而诱发更多地区性战争。亚美尼亚炮兵向阿塞拜疆部队开火外高加索爆22年最大激战据美联社报道,交火发生在1日深夜,这两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官员互相指责对方的过错,并且都声称给对方造成了严重伤亡。亚美尼亚总统萨尔基相表示,该国从1日开始,已有18名士兵在冲突中死亡、35人受伤,指责阿塞拜疆以坦克、大炮及直升机等重型武器猛烈攻击。纳卡地区领袖透露,阿塞拜疆部队的炮火致使一名12岁儿童死亡,另两名儿童受伤。他还形容这次交火是自年战争结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阿塞拜疆国防部指责亚美尼亚最先开火,亚美尼亚军队在激战中打死了12名阿塞拜疆士兵并击落了一架直升机,另有一辆坦克触发地雷损毁。阿军于是反击,扬言已对亚美尼亚采取了“毁灭性打击”,重夺“至少两个具战略意义的村落”,造成“超过名亚美尼亚士兵伤亡,6辆亚美尼亚坦克和15门大炮被摧毁”。3日,双方战况胶着,亚美尼亚一度反攻,收复部分失地。但阿塞拜疆3日中午宣布单方面停火,表示“亚美尼亚继续开火,阿方必将收复所有被占领地区”。亚美尼亚国防部官员则向法新社说,阿塞拜疆宣称的停火是一个“陷阱”,以坦克和大炮进行的战斗还在继续,阿塞拜疆继续向亚美尼亚部队和村落进行轰炸。纳卡战火重燃,俄罗斯表示,俄总统普京十分
从地理上看,谁控制了高加索,谁就等于控制了里海和黑海,卡住了欧洲通往中东和中亚的咽喉。从经济上看,谁控制了高加索,谁就等于控制了里海地区的能源。据估计,里海地区石油储量约为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8%,天然气储量为12万亿—18万亿立方米,被西方称为“第二个中东”。有人预言:“谁得到了里海盆地战略资源的控制权,谁就能主宰21世纪的国际能源市场,甚至把持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命脉。”美国当代著名地缘政治学家布热津斯基甚至在所著《大棋局》一书中将阿塞拜疆列为地缘政治支轴国家,“它可以被形容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软木塞’,控制着进入一个装着里海和中亚地区富饶资源的‘瓶子’的通道。”苏联解体后,美国、土耳其、伊朗纷纷插手高加索事务,使该地区局势更加复杂。特别是“9·11”事件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大踏步地进入外高加索地区,想通过控制外高加索而掌握里海能源的走向。土耳其欲通过加强与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的关系,实现自己的“地区大国梦”。伊朗也认为该地区是自己的北部屏障和与俄罗斯联系的中间地带,不愿美国人在这里指手画脚。
出于维护本国安全的考虑,外高加索三国也在积极寻找出路。为获得西方的支持,格鲁吉亚不但向美国和土耳其开放本国军事基地,还公开表示要尽早加入北约。格鲁吉亚年的“颜色革命”被指与美国有关,反映华府介入当地的战略考虑。阿塞拜疆则一直小心翼翼地搞平衡外交,希望在不刺激俄罗斯的同时“融入欧洲”。亚美尼亚是俄罗斯在外高加索的坚定盟友,但也时不时地向欧盟“暗送秋波”。俄学者认为,外高加索地区存在着现实和潜在的危机转化为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学者杨进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表示,这次纳卡冲突是亚阿两国各种矛盾的集中爆发,背后有大国因素。但外高加索处于欧亚大陆的大通道,又是俄罗斯南部的“安全屏障”,俄当然不希望这个地区乱起来,欧美也不希望这个里海能源通道动荡起来,对地区安全格局产生冲击。目前,大家都认为纳卡地区不应成为热点地区。图片来自BBC、CNN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白癜风形成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aibaijianga.com/ajly/1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