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评(
问题:如何才能每天都收到这样的文章呢?
答案:只要点击标题下敖评
火车因为没有燃料停在半路,这可咋办?勃列日涅夫指示:大家一起摇晃身体,装出火车还在走的样子。
赫鲁晓夫和柯西金试探过改革经济,遭到体制内的强烈抵制,草草收兵。勃列日涅夫公开批评说:瞎改什么呀,做好工作就行了。
集体农庄开会研究两个问题:建造木棚和建设共产主义。由于没有木板,决定直接研究第二个问题。
为了固化既得利益格局,勃列日涅夫甚至搞了领导干部终身制,包括三任总书记在内的许多领导干部,直接死在任上,苏共成了一池死水。学界公认,勃列日涅夫当政的18年,是苏联的停滞期、矛盾积累期,看起来稳稳当当,其实危如累卵,苏联和苏共的最终结局,很大程度拜他所赐。
面对要求变革的强烈呼声,苏共采取了自杀式的打压态度,民主集中制冬眠,党员权利被冷藏,一片鸦雀无声。
“同志,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意见吗?”党支书问。
“我是有意见,但我不同意我的意见!”
不是没有好建议,而是说真话的代价太大。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台下有人递上条子:赫鲁晓夫同志,当时你在干啥?赫鲁晓夫连问三次:谁写的?站起来!始终没人站出来。赫鲁晓夫笑了:告诉你吧,当时我就坐在你的位置上。
一边压制批评和自我批评,一边鼓励表扬和自我表扬。就连各地、各部门领导所到之处,都要挂满歌功颂德的横幅,宣读热情洋溢的致敬信,十分肉麻。
勃列日涅夫一生得了枚勋章、奖章,其中有不少是他自己颁发给自己的。在他的葬礼上,足有一个班的战士负责捧着这些牌牌,群众觉得很可笑。
“勃列日涅夫同志做手术了。”
“什么手术?”
“扩胸手术。”
“为啥呀?”
“勋章挂不下了。”
在这种暖洋洋的空气中,苏共正与人民分道扬镳。戈尔巴乔的笨拙改革雪上加霜,社会到了列宁所说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都活不下去”的程度。
斯大林时期,如果有人敲门,人们立即停止讲政治笑话,开始喝酒。戈尔巴乔夫时期,如果有人敲门,人们立即把酒藏起来,开始讲政治笑话。
宣传机器则继续文过饰非编童话,糊弄老百姓,哄领导开心。
“伊万诺维奇,你经常读《真理报》吗?”
“当然,不然我怎么知道我过着幸福生活?”
像勃列日涅夫的母亲一样,群众觉得苏共变了,不像自己人了
勃列日涅夫向工人们发表讲话:
“很快我们就能生活得更好。”
台下传来一个声音:“那俺们怎么办?”
在苏联解体前一年,《西伯利亚报》以“苏共代表谁”为题开展读者调查,结果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代表工人的占4%,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代表党政干部的占85%!
年6月,俄罗斯举行首届总统选举。作为苏共推出的候选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卸任苏联总理不久的雷日科夫,得票率仅16.85%。苏联剧变后,俄共总书记久加诺夫多次参加总统竞选,得票最高的一回也只有31.96%。
可悲的事实表明人民伤透了心,也解开了一个令人困惑的谜:为什么苏共轰轰烈烈登上历史舞台,退场时却如此孤独,甚至连一次像样的声援行动都没得到!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正快速超越过去的先生,人民生活水平突飞猛进,中国的巨大成就连敌人都没法否认。两相对照,苏联人艳羡不已,把社会主义的前途寄托在中国身上。
一个乌克兰人被叫到克格勃。问:你怎么经常收到以色列的邮件?答:二战中我藏匿过一个犹太人,现在他给我寄吃的。问:苏联人不该这样做,你不为自己的将来想想?答:我想好了,以后我还要藏中国人。
“领导同志,今年牧畜的头数又增加了。”(资料图片)
结语:中国不仅有邓小平
李肇星有一次在国际航班上,邂逅了早已失去苏共和苏联的原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问了一个全世界都想问的问题:为什么结局会是这样?戈尔巴乔夫想了想说:因为我们没有邓小平!
苏共是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成全球第二、欧洲第一的经济强国只用了20年。苏联不但战胜了强大的德国,还长期与美国平起平坐,曾让整个西方世界寝食不安。
没有人料到这个庞然大物竟一夜倾覆,许多人至今回不过神来。从那一刻起,人们对这个20世纪最惊人的政治事件进行了不懈研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为葬礼的主持人,戈尔巴乔夫的感慨意味深长,值得注意。
从年复出,到年去世的20年间,邓小平领导实施了改变中国和世界的两大政治行动,一是改革开放,二是锤炼党风。两件大事竟发端于同一次会议: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举起改革大旗的同时,恢复成立了中央纪委。
人们很少注意到这两者之间的逻辑联系:改革开放顺应天下大势,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端正党风提高了党的先进性,是改革开放的政治保障。只有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才有吸引力;只有风清气正,共产党才有凝聚力。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这两大决策是最好的诠释。
想想都后怕: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现在的中国一定不是到处堵车,而是到处排队;如果没有过硬党风,人人心里窝着火,改革只会是纸上谈兵。如果两者都没有呢?
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伟大战略的逻辑起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人民主体论。人民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共产党存在的全部理由,是一切工作的起点、终点和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核心理念,也是邓小平始终坚守的根本政治立场。
站在这个立场看问题,中国为什么繁荣稳定?苏共为什么走向末路?答案一目了然。
尽管任何社会现象的发生,都有数不清的促成因素,但内因永远是变化的根源。苏共在党和人民关系问题上的无所作为、反向作为,使自己从代表全民族利益的先锋队,蜕变为只为少数人活着的资产阶级市侩集团,直接决定了人心向背和自身命运。
对此,苏共问题专家李慎明的观点一针见血: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苏共亡党的根本原因。黄宗良则进一步指出:苏共是被人民、而不是被敌人推翻的,承认这个事实很痛苦,不承认就不能吸取教训。
角度决定高度,立场决定命运。苏共背叛人民在先,人民唾弃苏共在后,印证了“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的道理,重演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老剧本,完全是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对于最后只剩下“共产党”招牌的假共产党的倒台,我们不但没有半滴眼泪,还要欢呼人民主体论的胜利,否则,就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毫无疑问,研究苏共兴亡、吸取经验教训,关键词不是“权位”,而是“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的回答响亮而坚定。
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从人民的利益和立场出发,迅速打出八项规定、“老虎”、“苍蝇”一起打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组合拳。政治局率先垂范、徙木为信,清理腐枝败叶、编织制度笼子,干部舒适度剧降、群众满意度激升,好传统回归、坏习气鼠窜,全国人民发自内心地拥戴和支持。党的威望持续提高,党群关系空前紧密,改革巨舰一往无前,党的事业一片生机。
神州气象如此,戈尔巴乔夫或许又有感慨:中国不仅有邓小平!
中国不仅有邓小平,这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幸运,是中国共产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结果,也是苏共的悲哀所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曾对政治笑话一笑了之的苏共遗老们,如今情何以堪……
赞赏
长按中科刘云涛影响力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aibaijianga.com/ajly/2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