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

晃荡在外高加索之阿塞拜疆第2季旧城少女


亲密

巴库旧城(IcheriSheherBaku)

巴库旧城也称内城、老城,是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历史核心。

19世纪初阿塞拜疆在沙俄统治时期,巴库城墙外围出现了新的社区。因此,内城(IchariShahar)和外城(BayirShahar)称呼开始使用。19世纪末,当地著名表演艺术家萨拉布斯基(HuseynguluSarabski)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巴库分为两部分:内城和外城。内城是主要部分。那些住在内城的人被认为是巴库人。内城居民和社区功能挨得很近:有集市、工匠铺和清真寺。那里甚至还有一座教堂,以及俄罗斯占领期间建造的军营。居住在城墙内的居民认为自己优于外面居民,并经常称他们为“外城的赤脚人”。

看来优越感和歧视,不分种族、地域,那里都有!

▲这块像烤馕的地方,就是巴库旧城。

旧城是巴库最古老的部分,至少可以追溯到12世纪,并几次成为土著的封建国家希尔万王朝的都城。也有一些专家认为旧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7世纪。

旧城的巴库堡垒墙(BakuFortressWall)、希尔万沙宫(PalaceoftheShirvanshahs)和少女塔(MaidenTower),是阿塞拜疆第一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古迹。

▲巴库旧城堡垒墙的沙马赫门咧嘴大笑,开心地迎我们入城。

▲沙马赫门(ShemakhaGates)位于巴库旧城东北角。从城里出门右转就是里海的巴库湾。

巴库堡垒有两个门。沙马赫门通往里海,另一个萨利亚纳门(SalyanGates)在旧城西面,通往陆地。城墙高8-12米,宽3.5米。在中世纪,堡垒墙长米,现存米。

▲当身影投射在几百年前的路面上时,忽然,有了一种触摸时光的感觉。

▲这幢大楼建于20世纪初。年成为阿塞拜疆考古学和人类学博物馆。只可惜,今天没开放。

路至此,分两叉。

▲现在开始,我们徜徉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幢房子都有上百年的历史。我先拿这栋房子来做个介绍,免得后面诧异。

这栋19世纪的建筑位于巴库老城塔街,共由三个门牌,分别是塔街15、17、19号。

▲塔街15号,现在是一家地毯商店。建于年。

▲塔街17号,也建于年。是一家瓷器杂货店。门口的老奶奶,慈祥地为过往的客人准备茶饮,叫人止步不前。橱窗里那些土耳其蓝的西亚器型瓷器,显出诱人的光泽。

▲最有趣的是塔街19号,建于年。屋顶和窗户一组《猫和少年》的雕塑,可谓情趣盎然。

19世纪初正是沙俄企图吞并阿塞拜疆,政局比较动荡。而巴库的居民要有多么豁达的心态来调剂现实生活呢?而三处建筑相隔78年,衔接如斯,一以贯之,何其神也!

▲一口水井,流淌着巴库人千百年的生活,涓涓不息。这位在井边抡锤的可不是雕塑哦!

▲木尔坦商旅客栈(MultaniCaravanserai)在旧城的萨比尔街12号,它与萨比尔街11号的布哈拉商旅客栈(BukharaCaravanserai),门当户对。

客栈建于14世纪。当年,来自印度的商人和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徒利用这些客栈歇脚。进行商品交易和传教。

现在,木尔坦商旅客是一间阿塞拜疆美食餐厅。但今天也是铁将军守门。

▲敞开的,还是这条曾经过往叮叮当当骆驼商队的街道。

▲巴库老城塔街10号,建于年。一百多年来还是如同新建,实在难得!

▲这两幢高大的建筑是巴库博物馆酒店(MuseumHotelBaku),三星级。和它紧挨着的是颇受旅客好评的CayBagi茶园酒店。整个建筑群是阿拉伯、波斯以及奥斯曼建筑风格融合的典范。而这两位面如土色的家伙,一起盯着对面的少女塔。

▲转过脸,看见在这妖娆的巨人遮住了太阳的光辉,投下巨大阴影。哦,这就是传说中的少女塔吧!

▲少女塔的阴影里,是亚美尼亚圣母教堂遗址。

▲哦,阳光下的少女塔居然这么美!

少女塔(MaidenTower):现存的塔建于12世纪,位于阿塞拜疆巴库老城区的东面,濒临巴库湾。是阿塞拜疆最具特色的国家标志之一。因此,被印制在阿塞拜疆钱币、邮票和官方信笺上。

它是一个圆柱形的八层结构,高度为29.5米,底座直径为16.5米。据说塔楼内部空间足以容纳人。

不知咋的,我有一种想往里面加啤酒的想法。

▲少女塔边有两个莫名的雕塑。这尊雕塑有一张突厥人的脸。

▲而这尊雕塑应该是商旅驼队的写照。感觉这两件是未完成的雕塑作品。

▲少女塔的门开了。导游塔拉娜出来招呼我们登塔。

▲阿塞拜疆美女塔拉娜活泼开朗,中文一级棒!

▲所有楼层都通过楼梯相连,楼梯紧靠圆形墙壁。楼梯很陡,很窄,需要小心上下。

▲楼梯和楼层由向内张开的窄窗或壁龛灯火照明。

▲透过窄窗可以看见蓝色的巴库湾。

▲这是一柄公元前2世纪的青铜剑。有古罗马的雄伟气象。

少女塔内有几层作为小型博物馆,展示了巴库地区出土的文物,一面大液晶墙在反复播放巴库历史演变和传说。

▲而这柄14-15世纪的战斗剑。则有很浓的奥斯曼风格。这两柄剑透出许多阿塞拜疆地缘政治历史进程的信息。

▲《老巴库的透视画》19世纪水彩画家K-HIPPIUS的作品。从画中可以看到,那时候巴库城墙外就是里海的巴库湾。

请将手机横过来:

▲登顶,忽然开朗。蔚蓝的巴库湾,轻风微涛,阳光如蓝桌布上撒了一把细小的钻石,熠熠生辉。而沿湾而建的巨大建筑物是不是大有追赶迪拜的气势。

▲此刻,除巴库湾的广阔景观,还可以看到旧城区的小巷、尖塔、巴库大道以及火焰塔。

据说近年来,在纳吾肉孜节的夜晚,这里会点燃火盆,庆祝波斯新年。想想都美!

▲火焰塔,巴库重要的地标建筑。象征火焰在政治、历史、经济上对阿塞拜疆的重要意义。其国徽图案的正中也是一个火焰呢!

▲这里有两个地标建筑。一个是地毯博物馆,你一定能辨别。而另一个叫珍珠咖啡馆,我表示不理解。

▲下去。

▲在塔的二层看到一个直径为0.7米的水井,深度为21米,其深度达到含水层。

▲据说这口井是用来收集雨水,从塔的壁龛向下流入井里的陶瓷管道,经过砂岩过滤的水很洁净甘冽,可作为塔内的水源。

▲塔内二层地板中间都有一个直径50公分的圆孔。干吗用的呢?

▲曾经,有敌人围攻巴库要塞。巴库的人民拒绝了敌人的投降要求。他们决定战斗并自己的生命来捍卫堡垒。但堡垒内部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危急。敌人切断了水和食物。怎么办?巴库人一面坚守,一面请达斯托拉姆(祭司长)和其他麻葛(祭司)在少女塔圣火寺中祈祷。他们一起向拜火教的上帝阿胡拉·马兹达祈祷,要求他保护巴库的人民。经过几天不停的祈祷,上帝听到了祭司们的祝福和祈祷。终于发生了强烈的地震。成千上万的敌人丧生,一些幸存的也跑了。因此,巴库人得救了。但圣火在圣火寺的塔顶熄灭了,从此不再燃烧。

这个传说,似乎在说明少女塔就是拜火教的圣火寺,二是想解释少女塔的圣火为什么会熄灭。

注意,画中塔边的人扛了一架梯子。根据塔的原设计,从一层到二层是没有楼梯的。必须用梯子上到二层,然后把梯子一抽,下面的敌人就上不来了。哦也!

▲关于塔的用途众说纷纭。有专家认为,该塔最早建于5至6世纪,是在萨珊王朝统治时代作为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的火神庙。后因故废弃。在12世纪重建为现存塔。而从重建时起,该塔被作天文观测台使用。

▲除了传说之外,很难找到考古或书面证据,说明为什么这座塔被称为:少女塔。

有专家从名称本身解读:单词“处女”是指塔没有被任何敌人破坏的意思。而从拜火教的角度来看,它指从未被黑暗魔王安格拉·曼纽玷污,是被善神阿胡拉·马兹达眷顾的“处女”火神庙塔。

▲走出少女塔,传说中的少女,渐渐远去,现实中的少女不期而遇。他们是学校组织来参观少女塔的初中学生。

▲回头望见,少女塔矗立挥手,回见了您呐!

不好意思,我还是有喝啤酒的想法。

好啦,我们还要继续触摸这座神奇的古城!

亲们,跟上别走散喽,这里阡陌交通,大同小异,极易迷路滴……

您的







































白癜风口服什么药品
今年白癜风最新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aibaijianga.com/ajly/275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