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俄亚阿三方停火协议的签署,持续六周之久的纳卡战事也落下帷幕。阿塞拜疆在此次纳卡战争中收复了全部失地,可谓是一雪前耻,扬眉吐气。这种局面与三十年前的第一次纳卡战争形成鲜明对比,彼时亚美尼亚以近乎碾压式的绝对优势轻取纳卡。
▲随着亚美尼亚势力从纳卡的撤出,阿塞拜疆方面的接收行动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图为年11月20日,阿塞拜疆装甲部队进驻阿格达姆地区。
为何两次纳卡战争呈现出几近颠覆性的结局?这种鲜明反差的结局背后又反映出三十年来双方怎样的国运走势呢?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现居巴库的欧亚区域问题专家哈吉扎德先生(AliHajizade)。
Q:当第一次纳卡战争爆发之时(-),亚美尼亚拥有相对于阿塞拜疆近乎碾压式的军事优势。但时移世易,此次冲突中,上述军事实力对比似乎刚好反了过来。在此期间究竟发生了何种重大变化?在你看来,哪些关键因素促成了你们此次的军事成功?
哈吉扎德:确实如此,亚美尼亚在首次纳卡战争中拥有绝对的军事优势。同时,他们还非常充分地利用了彼时阿塞拜疆的国内困局。在年代早期,阿塞拜疆甚至一度处于内战边缘。
此外,他们还得到了来自莫斯科方面以及海外亚美尼亚侨民(包括来自中东的亚美尼亚极端组织)的慷慨援助。相比之下,阿塞拜疆基本是在孤军奋战。因此,彼时的亚美尼亚几乎没有悬念地轻松获胜。
然而,在-期间,情势发生了如下变化:1在26年的时间里,亚美尼亚的人口仅仅从万增长到万;2亚美尼亚军方陷入了腐败的泥沼之中;3亚美尼亚武装力量的技战术体系最初是建立在苏联模式之上,其后又遵循俄罗斯模式;4亚美尼亚经济在26年的时间里处于令人绝望的持续衰退之中。
与之相比,阿塞拜疆的情势恰恰相反:1阿塞拜疆的人口从年的万增长到年的万;2阿塞拜疆仅国防预算一项就超过了亚美尼亚的总体预算规模;3阿塞拜疆根据北约标准体系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武装力量,该体系强调高精度先进武器的重要性。同时,阿塞拜疆也构建了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4阿塞拜疆成为外高加索地区最大最有活力的经济实体,其自身也成为海外市场上一个颇为积极的投资者。
可以说,在双方综合国力的此起彼伏之间,此次纳卡战争的基本面已经毫无悬念了。尽管亚美尼亚也得到了来自盟友的军火援助,但这无助于改变战事的总体走向。
Q:除了综合国力的基本面之外,两国在外交战略层面的差异,是否也是决定此次战事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哈吉扎德:确实有这方面的影响,阿塞拜疆自独立建国以来阿塞拜疆在与强权构建平衡关系方面经验丰富:比如在此次纳卡战争的进程中,我们较好地平衡了俄土两大地区强权之间的竞合关系。
当然,我们在外交上的成就得益于数十年来较为稳定的国内环境,这给予了我们在外交战略上的强大定力。
而这种定力恰恰是亚美尼亚方面所稀缺的:进入新千年以来亚美尼亚国内变乱频频,政局混乱,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他们的外交战略左右摇摆,缺乏必要的定力与长期谋划。
注:哈吉扎德先生现居巴库,目前担任阿塞拜疆大中东智库(TheGreatMiddleEast)的常务董事,同时兼任阿拉伯卫星电台(AlArabiya)的专栏作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aibaijianga.com/ajzz/11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