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

中国石油海外员工Hasnain火了他的


近期,一名来自巴基斯坦的中国石油海外项目员工Hasnain火了!由本报策划制作的融媒作品《共同繁荣》,通过他的视角,讲述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哈法亚项目员工在伊拉克共同奋斗、共同发展的合作共赢故事,展示了中国石油推进跨文化融合,共建油气合作利益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该融媒报道作品在中国石油海外社交账号,以3种语言(英文、西文、俄文),在5个平台(Facebook、Twitter、Youtube、Instagram、Vk),共11个账号发布后,获得网友海量点赞和好评。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人民日报海外网、国资小新、环球网、企业中国、搜狐等媒体纷纷转发。截至3月25日,累计浏览量超过万,成为近期央企海外传播的爆款产品。通过报道,更多人了解了中国石油海外外籍员工的故事,深入地认识到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为项目所在地员工带来的巨大变化。

Hasnain在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CPECC)伊拉克哈法亚天然气处理厂(GPP)项目工作。该项目位于伊拉克东南部米桑省,预计今年9月底实现投产。项目施工高峰期为当地提供了近个就业岗位,27岁的Hasnain就是其中一员。他从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专业毕业后,经朋友介绍,先后来到了巴布项目、伊拉克GPP项目,主要从事翻译、后勤工作。现在,Hasnain有了稳定的收入,提高了家里的生活水平,还建了一座新房子。

短片中,Hasnain介绍了自己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工作岗位的同事们,有的来自印度,有的来自巴基斯坦,当然还有很多是伊拉克当地人。日常工作中,会多种语言的Hasnain成了沟通协调的桥梁。比如中国师傅进行焊接技术培训的时候,他用印度语、巴基斯坦语将技术要领翻译给印、巴雇员,有利于他们的理解和掌握。

截至年底,中国石油累计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贡献税收约亿美元,投入社会公益资金超过1.5亿美元,惠及当地超过万人,创造当地就业岗位数十万个,海外项目员工本土化率超过90%。

Hasnain故事“圈粉”的背后,离不开中国石油海外的多元化员工队伍。他们跨越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文化,演绎着携手合作的繁荣景象。正是因为有像Hasnain这样参与项目建设的海外员工们讲述自己梦想成真的故事,讲述命运改变的故事,讲述异国他乡无悔奉献的故事,才让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合作项目落地后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到共建“一带一路”的勃勃生机……

Hasnain的故事

我叫Hasnain,是巴基斯坦人,在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CPECC)工作了3年,现在在哈法亚项目工作,很高兴能有机会参与到GPP项目建设中。在这里,有很多跟我一样的国际雇员,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奋斗。有了这份工作,我为我的家人撑起了一把“大伞”,买了地也买了房子,生活变得更好。希望能够继续在CPECC工作,我们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中国石油(Facebook)报道

《Hasnain和他的同事们》

GPP项目是伊拉克发展天然气工业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中国石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与伊方展开友好合作的又一项目。GPP项目建成后,将帮助哈法亚油田每年减少近3万吨二氧化硫排放。同时,所生产的干气将输往下游电站,满足约7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生产的液化石油气能满足约万户家庭的用气需求。

国际在线报道

《“一带一路”央企逐梦共同繁荣》

民生工程是快速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中国石油一大批合作项目稳步实施,为当地发展提供了技术指导和就业岗位,帮助共建国家民众改善了生活,增加了收入,赢得了当地民众的认可和尊重,形成了接地气、聚人心的合作成果。

环球网报道

《共同繁荣》

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是中国石油开展投资活动始终遵循的原则。中国石油不断提升当地员工在管理、专业技术、操作技能等重要岗位上的比例。此外,中国石油致力于促进多元文化融合,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能够彼此理解和信任,相互欣赏和学习,不断提升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她们的故事

在中国石油的多元化员工队伍中,还有很多像Hasnain一样的“追梦人”,让我们一起看看她们的故事吧!

古娜伊(AliyevaGunay)

来自美丽的古丝绸之路枢纽阿塞拜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年加入东方物探研究院海外业务部。她参与编写了多个海外项目的俄文版标书、任务书、合同,其中,哈萨克斯坦卡拉姆卡斯油田项目获得甲方的高度称赞。

宁优岁(HninYuSwe)

是中国石油中缅管道项目的一名员工,已在该项目工作了10年。公司的发展给了他历练成长的平台,让他实现了梦想。他的家里建了新房,买了摩托车,还和同事敏敏特(MinMinHtet)走进了婚姻殿堂,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阿贝尔·萨蒂(AbeerSatti)

于年加入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负责员工进入阿联酋的入境签证、居留签证和就业工作许可证办理工作,是海湾地区公司国际雇员中名副其实的“功勋员工”。今年2月,阿贝尔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这是她第二次获得这一荣誉。

秘拉(NazbekovaMira)

来自中国石油阿克纠宾油气股份公司,曾在中国留学,学习地质工程专业。如今,她已在这个公司工作了8年。秘拉常说:“中哈友谊是两国人民的无价之宝,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我感到非常自豪。”

网友说

NaibeyeTimothee中国石油总会优先聘用当地人,让他们找到很好的工作,感谢中国石油!希望这里的工作让大家都能生活得越来越好!

卖力小麦粒看得我热泪盈眶,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这份工作带给Hasnain很多幸福。

Gourabidhu中国石油在海外走出了一条“管理国际化、作业本土化”的发展道路。

夏凉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这让在国外参与工程建设的我们很受鼓舞。

DesperadoCNPC真是个温暖的大家庭啊!

墨茗其妙Hasnain的中文很good,加强能源合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来源

中国石油报

策划/统筹

解亚娜王馨悅

文字

王馨悦

素材

缪博艺文学军袁莲谢楠赵恩杰翁艳董宣

编辑

余驰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saibaijianga.com/ajzz/12073.html


当前时间: